【古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人指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尤为动人。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在他乡,重阳节时想到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而自己却因远离故土而无法参与,心中充满思念与遗憾。
那么,“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到底指的是谁呢?这不仅是诗句的关键所在,也是理解全诗情感的重要线索。
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异乡过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提到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是诗人在他乡无法与兄弟一同登高、插茱萸,因此“少一人”实际上是指诗人自己。
虽然诗中没有明确说出“一人”是谁,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断,这个“一人”就是诗人本人。这种写法既含蓄又深情,体现了王维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答案
问题 | 答案 |
诗句出处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诗句原文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一人”指谁 | 诗人自己 |
为何是“自己” | 诗人身处异乡,无法与兄弟共度佳节,因此“少一人”即指自己缺席 |
诗歌情感 | 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诗歌背景 | 重阳节,古人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
三、延伸思考
“少一人”这一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远离家乡的人往往只能通过诗词寄托思念。王维正是用最简练的语言,道出了最深沉的情感。
因此,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语言优美,更因为它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每一个读到“少一人”的人,都会在心中默默想起那个“不在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