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翻译及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七律之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以下是对《登高》的翻译与赏析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天气寒冷,天空高远,猿猴的叫声凄凉哀婉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水中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在空中盘旋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长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漂泊在外,作客他乡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我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国家的艰难,个人的怨恨,使我的鬓发早已斑白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生活困顿,刚刚停止了饮酒 |
三、赏析总结
《登高》通过描绘秋日登高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全诗情感沉郁,意境开阔,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是杜甫晚年诗歌的代表之作。
- 自然景象的描写:首联以“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肃杀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苍凉的基调。
- 时空的对比:“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形成空间上的广阔感,“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则体现出时间的漫长与人生的短暂。
- 情感的升华:尾联写出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四、综合表格总结
内容 | 说明 |
诗名 | 登高 |
作者 | 杜甫(唐代)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顿,此诗写于其晚年登高之时 |
主题 |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情感深沉 |
名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情感基调 | 苍凉、沉郁、悲壮 |
思想内涵 |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国家、时代的深刻思考 |
通过以上翻译与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登高》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感受杜甫作为“诗圣”的情怀与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