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学而不厌】“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学习从不感到满足,形容人勤奋好学、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这一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学习中坚持不懈、乐于钻研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学而不厌 |
出处 | 《论语·述而》 |
拼音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 学习从不感到厌烦,形容人勤奋好学、不断进取。 |
近义词 | 好学不倦、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学而不思、浅尝辄止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学习的态度 |
二、成语背景与文化内涵
“学而不厌”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肯定,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孔子提倡终身学习,强调不断积累知识和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古代,这种精神被广泛推崇,成为士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标准。
在现代社会,“学而不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爆炸,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变化。只有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教育领域 | 老师鼓励学生要“学而不厌”,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
工作职场 | 领导表扬员工工作认真,善于学习,体现出“学而不厌”的精神。 |
个人成长 | 自学者每天坚持阅读和学习,体现了“学而不厌”的态度。 |
四、总结
“学而不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理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知识时应保持谦逊和热情,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拥有“学而不厌”的精神,都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看得更高。
结语:
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唯有“学而不厌”,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