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鲋得水意思是什么】“涸鲋得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大宗师》。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干涸的鱼得到了水。用来比喻在极度困苦、濒临绝境的情况下,突然获得转机或救赎的机会。它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得到帮助或希望,从而摆脱不利处境。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涸鲋得水 |
| 出处 | 《庄子·大宗师》 |
| 字面意思 | 干涸的鱼得到了水 |
| 引申义 | 在困境中获得转机或救助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从绝境中获得帮助或希望 |
| 同义词 | 起死回生、绝处逢生 |
| 反义词 | 穷途末路、无计可施 |
二、详细解释
“涸鲋得水”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中,原文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段话讲的是泉水干涸后,鱼被困在陆地上,只能互相用唾液湿润对方,但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人们将“涸鲋得水”引申为在危难时刻得到援助,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象征。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最无助的时候,意外地获得支持和帮助,从而扭转局势。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命运的转折,也可以用于形容团队、组织或国家在危机中的转机。
三、使用示例
1. 个人层面:
他失业后生活陷入困境,幸亏朋友伸出援手,帮他找到新工作,真是“涸鲋得水”。
2. 企业层面:
公司濒临破产时,获得了政府的扶持政策,算是“涸鲋得水”,重新站稳了脚跟。
3. 历史事件:
在战争时期,一些被围困的士兵因为敌方的失误而得以逃脱,也可称为“涸鲋得水”。
四、文化意义
“涸鲋得水”不仅是对困境中希望的描绘,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助自助者”的理念。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因为转机可能就在不远处。
同时,这一成语也带有哲理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重要性。
五、结语
“涸鲋得水”是一个富有寓意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在绝境中获得生机的喜悦,也传递了人性中善良与互助的力量。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