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蜉蝣原文及翻译】《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其中,《蜉蝣》是《国风·曹风》中的一篇,以其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古人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一、
《蜉蝣》是一首以“蜉蝣”为意象的短诗,通过描写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结构整齐,用词简练,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蜉蝣的观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本质的关注。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蜉蝣的翅膀,衣裳鲜明美丽。 |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 我心中忧虑啊,我将归向何处? |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 蜉蝣的翅膀,光彩照人。 |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 我心中忧虑啊,我将归于何处? |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 蜉蝣在洞中,麻衣洁白如雪。 |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 我心中忧虑啊,我将归于何地? |
三、赏析要点
1. 意象选择:蜉蝣作为朝生暮死的昆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成为诗人抒发人生感慨的载体。
2. 情感表达:全诗反复出现“心之忧矣”,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反映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3. 结构特点:三章重复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情感层层递进。
4. 哲理意味: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经》中“诗言志”的传统。
四、结语
《蜉蝣》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是《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也能引发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