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时进个人简历】董时进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和实践探索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一、个人简介
董时进(1904年—198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早年留学美国,攻读农业经济专业。归国后,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主张通过教育和科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村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他是中国早期农村建设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曾参与创办多所农业院校,并在政府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二、主要经历与贡献
时间 | 事件 | 职务/角色 |
1925年 | 留学美国,入读康奈尔大学 | 农业经济专业学生 |
1929年 | 回国,任教于金陵大学 | 教授农业经济学 |
1930年代 | 参与农村合作运动 | 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 |
1940年代 | 担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顾问 | 参与制定农业政策 |
1949年后 | 从事教育工作,主持农业院校 | 培养农业人才 |
1960年代 | 遭遇政治冲击,被下放劳动 | 期间坚持农业研究 |
1980年代 | 恢复名誉,继续参与农村研究 | 发表多篇关于农村改革的文章 |
三、学术思想与影响
董时进的思想核心是“农村自立”与“农民自主”。他认为,农业发展不能依赖政府的直接干预,而应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组织结构来实现。他提倡“以农为本”,反对盲目工业化对农村的侵蚀,主张建立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他在《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学》等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对中国后来的农村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在特殊历史时期受到压制,但他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后重新被重视,成为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重要参考。
四、总结
董时进一生致力于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其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他是一位兼具理想与实践精神的学者,其贡献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