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是什么意思】“安如泰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非常稳固、安全,没有任何危险或动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山的敬畏和崇拜,因为泰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稳固与庄严。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安如泰山 |
拼音 | ān rú tài shān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安如泰山,磐石之固。” |
含义 | 形容非常稳固、安全,没有丝毫危险或动摇。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局势、地位、结构等非常稳定的状态。 |
近义词 | 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稳如泰山 |
反义词 | 崩山倾海、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描述形势稳定 | “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势头稳固,可谓安如泰山。” |
表达安全感 | “在家人陪伴下,他感到内心无比安宁,仿佛安如泰山。” |
描述建筑坚固 | “这座古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安如泰山,令人惊叹。” |
三、成语来源与演变
“安如泰山”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原意是形容政权稳固,像泰山一样不可动摇。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通用成语,广泛用于形容各种稳固、安全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安如泰山”不仅用于描述物理上的稳固,也常用于比喻心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安定状态。
四、常见误用提醒
虽然“安如泰山”常被用来形容稳固,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 不宜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情绪,例如“他性格安如泰山”这样的说法不恰当。
- 应避免在描述短暂或不稳定的事物时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五、总结
“安如泰山”是一个寓意深远、使用广泛的成语,强调的是稳定、安全与不可动摇的状态。它既可以用于描述实际的物体,也可以用于比喻抽象的概念,如社会秩序、个人心态等。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提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