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政典故】“各自为政”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原意是指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听从统一的指挥或安排。后来引申为各部门、单位之间缺乏协作,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一成语常用于批评组织管理中缺乏协调的现象,强调团队合作和统一指挥的重要性。
一、典故背景
“各自为政”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与士会之间的故事。当时晋国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由于各官员各自为政,未能形成统一意见,最终导致国家利益受损。这段历史被后人用来警示统治者要注重团结和统一指挥。
二、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各自为政 |
| 拼音 | gè zì wéi zhèng |
| 出处 | 《左传·宣公二年》 |
| 本义 | 各人按自己意愿行事,不听从统一指挥 |
| 引申义 | 缺乏协作、各自为政、互相扯皮 |
| 使用场景 | 批评组织内部不协调、执行力差的情况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政府机构运作中,“各自为政”往往会导致以下问题:
- 信息不共享:各部门间信息壁垒严重,影响决策效率。
- 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重复投入,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 目标不一致:不同部门追求不同目标,难以形成合力。
- 执行力弱:缺乏统一指挥,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许多企业、组织都强调“协同作战”,提倡跨部门沟通与合作,以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各自为政”的关系 |
| 协同作战 | 各方配合行动 | 与“各自为政”相对 |
| 齐心协力 | 共同努力 | 强调合作,反对各自为政 |
| 群龙无首 | 没有领导 | 可能导致各自为政 |
| 一盘散沙 | 无组织状态 | 与“各自为政”相似 |
五、结语
“各自为政”虽源于古代典籍,但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组织管理中应注重协调与统一,避免因各自为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加强沟通、统一目标,才能实现高效运作与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