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是什么意思】“假手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借助他人之手完成某事的情况。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借别人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指通过他人来完成自己本应亲自做的事情,有时带有贬义,表示推卸责任或不亲自处理事务。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假手于人 |
拼音 | jiǎ shǒu yú ré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释义 | 借他人的手来做某事;指借助别人的力量或手段完成自己应做的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带贬义,表示推卸责任或依赖他人。 |
近义词 | 以权谋私、借刀杀人、推诿责任 |
反义词 | 亲力亲为、自力更生、独当一面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解析 |
工作场合 | “这项任务本该我亲自处理,却假手于人,结果出了差错。” | 表示自己没有亲自完成工作,导致问题发生。 |
家庭关系 | “他总是假手于人,连家务都不愿做。” | 描述一个人不愿意亲自做事,总是让别人代劳。 |
商业管理 | “老板假手于人,把公司交给一个不靠谱的经理。” | 表达对管理者不负责任的批评。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贬义:虽然“假手于人”有贬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中性使用,如“假手于专家”表示借助专业人士。
2. 注意语境: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时,需确保语境合适,以免造成误解。
3. 区分近义词:如“借刀杀人”更多指利用他人打击对手,“假手于人”则更侧重于借助他人完成自身职责。
四、总结
“假手于人”是一个具有明确含义和使用场景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借助他人之力完成本应由自己完成的事情。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其语气和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贬义。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