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常模参照】常模参照是一种在教育评估和心理测量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用于将个体的表现与一个特定群体的标准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不是衡量其是否达到了某种固定的标准。
一、常模参照的定义
常模参照(Norm-Referenced)是指在评估过程中,将被试者的成绩或表现与一个预先确定的“常模”群体进行比较,以确定该个体在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而非绝对标准。
二、常模参照的特点
特点 | 说明 |
相对性 | 评估结果是相对于其他人的表现而言的,不是绝对分数 |
群体比较 | 依据的是某个群体的整体表现来判断个体的优劣 |
排名功能 | 可用于排名,如考试成绩的百分位数、等级划分等 |
适用于选拔 | 常用于选拔性考试,如升学考试、招聘测试等 |
三、常模参照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 说明 |
教育测评 | 如标准化考试(如SAT、GRE),用于比较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 |
心理测试 | 如智力测验、人格测试,用于评估个体在人群中的位置 |
职业评估 | 用于招聘、晋升等场合,评估候选人之间的相对能力 |
课程设计 | 在教学中用来调整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
四、常模参照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易于理解 | 不适合衡量是否达到某种标准 |
可以进行排名 | 受群体水平影响较大,可能不公平 |
适用于选拔 | 不利于激励学生追求自我提升 |
操作简单 | 无法反映个体的进步情况 |
五、总结
常模参照是一种基于群体比较的评估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和职业领域。它有助于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但不适合用来衡量是否达到某种固定标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模参照通常与其他评价方式(如标准参照)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估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常模参照的核心在于“比较”,而它的价值也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