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于言表的含义】“溢于言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情感、情绪或态度等在言语之外表现得非常明显。它强调的是内心的情感或想法已经超出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通过行为、表情、语气等方式自然流露出来。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溢于言表 |
| 含义 | 情感、情绪或态度等在言语之外表现得非常明显,超出语言所能表达的程度。 |
| 出处 | 现代汉语中常用,无明确古籍出处。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感情、态度或反应,如喜悦、愤怒、悲伤、感动等。 |
| 近义词 | 情不自禁、难以自持、情溢于辞 |
| 反义词 | 隐忍不发、故作镇定、不动声色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表达喜悦 | 他听到好消息后,激动得溢于言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
| 表达愤怒 | 她对这次不公平的对待感到愤怒,情绪完全溢于言表。 |
| 表达感动 | 看到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溢于言表。 |
| 表达失望 | 他对结果感到失望,脸上写满了无奈,溢于言表。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溢于言表”表达力强,但频繁使用会显得不够自然。
2. 注意语境搭配:通常用于描写人的情绪状态,不宜用于描述客观事物。
3. 避免与“溢于言外”混淆:“溢于言外”指意思或情感未直接说出,而是隐含在话语之外,与“溢于言表”意义相反。
四、总结
“溢于言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情感或态度在言语之外表现得非常强烈和明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在日常写作和口语中合理运用,可以提升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真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