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原文配方】吴茱萸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的头痛、干呕、吐涎沫等症状。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
一、原文出处
《伤寒论》中记载:“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主之。”
二、吴茱萸汤原文配方总结
| 药物名称 | 用量(原方) | 功效作用 | 备注 |
| 吴茱萸 | 三两 |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 原方为“三两”,即约9克 |
| 人参 | 三两 | 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 用于补益正气,增强体质 |
| 生姜 | 五两 | 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 增强吴茱萸的温中作用 |
| 大枣 | 二十枚 | 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 缓和药性,保护脾胃 |
三、现代应用与变化
虽然原方以“三两”为单位,但现代临床使用时会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进行适当调整。例如:
- 吴茱萸:常减至3~6克,避免过量引起不适。
- 生姜:可增至10~15克,增强止呕效果。
- 人参:若体质偏热或有实热证,可改用党参或太子参替代。
- 大枣:通常保留,用于调和药性。
四、适应症简述
吴茱萸汤适用于以下症状:
- 头痛(尤其是巅顶部位)
- 干呕、呕吐清水
- 口淡不渴
- 手足寒冷
- 舌苔白腻
- 脉弦迟
五、注意事项
- 本方属温热性质,适用于虚寒证,忌用于实热证。
- 孕妇慎用,尤其在孕早期。
- 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六、结语
吴茱萸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加减,以达到最佳疗效。其配方虽简单,但功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