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之歌原文及翻译】《五子之歌》是《尚书·夏书》中的一篇重要文献,相传为夏朝末代君主桀的五个儿子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景。此诗表达了对祖先的追思和对国家衰败的哀叹,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历史反思精神。
一、
《五子之歌》共分为五段,每段由一位王子演唱,内容围绕夏朝的兴衰、人民的苦难以及对先王的怀念展开。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以史为鉴”的传统。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夏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统治者失德导致民心涣散的后果。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后世统治者的警示。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序号 | 原文 | 翻译 | 
| 1 |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 先祖有训诫,百姓可以亲近,不能轻视。 | 
| 2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 
| 3 |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皆知其心。 | 我看天下,即使是愚昧的男女,都知道他们的内心。 | 
| 4 | 惟我邦既亡,民乃大乱。 | 只有我们国家灭亡了,百姓才会大乱。 | 
| 5 | 予观于民,如观水之流。 | 我观察百姓,如同观察水流一样。 | 
| 6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水可以承载船只,也可以倾覆船只。 | 
| 7 | 君人者,民之父母。 | 统治者,是百姓的父母。 | 
| 8 | 而今而後,庶民之言,吾闻之矣。 | 从今以后,百姓的话语,我都听到了。 | 
| 9 |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 天命不是固定的,只有德行才能得到辅助。 | 
| 10 | 若涉春冰,若履薄冰。 | 好像踏在春天的薄冰上,好像踩在薄冰之上。 | 
三、结语
《五子之歌》虽为古代文献,但其思想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提醒统治者要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保持德行,否则将如“水可覆舟”一般失去民心。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是对后世政治哲学的重要启发。
通过阅读和理解《五子之歌》,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夏朝的历史背景,也能从中汲取治理国家、关爱百姓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