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俱裂的意思】“心胆俱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震惊或惊慌时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心和胆识都被吓得崩溃,形象地表达了人面对巨大威胁或意外事件时的极端心理反应。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心 | 指人的内心、情绪 |
| 胆 | 指人的胆量、勇气 |
| 俱裂 | 都破碎、崩溃 |
整体意思:
指人在极度恐惧或震惊的情况下,内心和胆量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几乎无法承受,表现出极度的惊恐与无助。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小说、戏曲等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境中。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描述突发事件、恐怖场面或强烈情感冲击时使用。 |
| 示例 | “看到那场车祸的现场,他心胆俱裂,久久不能回神。”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惊惶失措、魂飞魄散、胆战心惊 |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突发事故 | 亲人突然遭遇车祸,家属听到消息后心胆俱裂。 |
| 恐怖事件 | 看到恐怖电影中的惊悚镜头,观众心胆俱裂。 |
| 惊吓经历 | 在荒野中遇到猛兽,瞬间感到心胆俱裂。 |
五、总结
“心胆俱裂”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于表达人在面对极端恐惧或震惊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体现了人的脆弱性,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或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在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心胆俱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适用于多种文学和现实情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