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出自哪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出处】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强调了虚心求教与固执己见之间的区别。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学习态度和处世智慧的深刻思考。其出处可追溯至古代经典文献《尚书·大禹谟》。在原文中,“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被用来告诫人们应当谦逊好学,避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以下为详细出处说明及相关背景信息: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 |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 作者/来源 |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整理编纂,内容多为上古时期的政论和训诫 |
| 原意 | 喜欢提问的人会变得宽广,固执己见的人则会变得狭隘 |
| 现代解读 | 鼓励虚心请教、开放思维,反对盲目自信、拒绝学习 |
| 使用场景 | 教育、职场、个人修养等场合,常用于劝诫他人或自我提醒 |
| 相关名言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
三、延伸说明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文献之一,记载了从尧舜到秦穆公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言论。其中“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大禹谟》篇,是大禹在治国时提出的重要治世理念。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自身修养的要求,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谦逊”与“求知”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管理者,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避免因固执而错失成长机会。
四、结语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学习,而非自满自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以谦逊的态度面对知识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