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2025-11-21 17:05:52

问题描述: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1 17:05:52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情感。

一、诗歌背景简介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1839年(己亥年)辞官南归途中所作的一组诗,共315首,内容涉及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历史反思等多方面。其中,“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第五首: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沉闷局面的不满,以及对变革和人才的渴望。

二、诗句解析

句子 含义 情感
九州生气恃风雷 国家的活力依赖于像风雷一样的变革力量 希望、期待
万马齐喑究可哀 所有马都沉默,象征社会缺乏活力与声音 感叹、忧虑
我劝天公重抖擞 呼吁上天重新振作,带来变化 坚定、呼吁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要限制形式,广泛选拔人才 渴望、理想

三、诗句出处与作者简介

- 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 创作背景:龚自珍因不满清廷腐败,主张改革,但未被采纳,最终辞官南归,写下《己亥杂诗》。

- “何须马革裹尸还”:虽然原诗中没有这句话,但后人常将“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革裹尸还”结合使用,表达一种为国献身、不惧牺牲的精神。

四、延伸理解

“马革裹尸还”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意是指战死沙场后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后来成为一种英勇牺牲、忠于国家的象征。

将“何须马革裹尸还”与龚自珍的诗联系起来,可以理解为:即使面临牺牲,也不必畏惧,因为这是为了国家、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一种精神体现。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诗句出处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 龚自珍
核心思想 呼吁变革、重视人才、强调爱国精神
“马革裹尸还”含义 英勇牺牲、忠于国家
诗歌风格 激昂、忧国、富有理想主义色彩

六、结语

“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担当、有勇气、有信念,为理想而奋斗,哪怕前路荆棘,也无惧无悔。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