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敌成语故事简介】“腹背受敌”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面对敌人时,前后都被攻击,陷入非常不利的处境。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真实事件,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关于“腹背受敌”成语的详细讲解:
一、成语释义
腹背受敌:指处于两面受敌的困境中,前有敌人,后有追兵,形势极为危急。
二、成语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与秦伯围郑,郑人请盟,晋人弗许,曰:‘吾不欲得郑,而欲得其地。’于是郑人以璧玉献于秦,秦伯悦,遂与郑人盟。晋人怒,遂攻秦,秦人败,晋人又伐郑,郑人惧,乃请降于晋。晋人不许,遂围之。郑人复请降于秦,秦人不许,遂围之。郑人乃出其君,奔于晋。晋人不纳,遂奔于楚。楚人纳之。于是晋人与楚人战于城濮,晋人胜,楚人败。晋人遂取郑,郑人乃归晋。”
虽然这段文字并未直接使用“腹背受敌”一词,但描述了郑国在晋、秦、楚三国之间夹击的困境,正是“腹背受敌”的历史原型。
后来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腹背受敌”被广泛使用,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孤立无援状态。
三、成语用法
- 结构:联合式
- 感情色彩:贬义
- 使用场合:用于描述处于两面受敌、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
- 近义词:四面楚歌、进退维谷
- 反义词: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四、成语故事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腹背受敌 |
| 出处 | 《左传》、《三国演义》等 |
| 释义 |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境极其危险 |
| 故事背景 | 郑国在晋、秦、楚三国之间夹击,陷入孤立 |
| 现实应用 | 用于形容人在多方面受压、处境艰难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四面楚歌、进退维谷 |
| 反义词 |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
五、结语
“腹背受敌”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困境象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要善于分析、果断决策,避免陷入被动局面。同时,也鼓励我们在危机中寻找出路,化险为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