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音yun)袍,与臣虏之服无以异;而耕于野。暮归,捽(zuó)草饭,啜菽饮水,处之泰然。其子见父之勤苦也,乃易其衣,食稻粱,被锦绣,冀以荣亲。田夫见之,则愀(qiao)然变色,谓其子曰:“吾闻古之贤人,衣粗食恶,而志意修,今汝反是,非吾教也。”遂令其子复着故服,食旧物。其子不敢违,勉强从之。
此段文字通过一个农夫与其子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朴素生活的推崇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农夫宁愿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追求奢华,这体现了他坚守本心、不慕虚荣的品格。而他的儿子起初试图通过改变穿着和饮食来让父亲感到荣耀,却因违背了父亲的价值观而受到批评。这一情节不仅揭示了父子间的矛盾,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如何正确对待物质生活和个人品德的关系问题。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要珍惜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并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而非外在形式上的浮华。它教导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当思考哪些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