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擒来历史典故】“手到擒来”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只要动手就能成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手到擒来”这一成语的详细总结与相关历史典故的梳理。
一、成语释义
手到擒来:意思是只要动手就能成功,形容做事轻松、迅速、容易得手。多用于形容任务简单、行动迅速,或敌人轻易被制服。
二、出处与历史典故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述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用“手到擒来”来形容他轻松应对敌军的策略,如“我只需略施小计,便可手到擒来。” |
《水浒传》 | 施耐庵 | 梁山好汉在战斗中常用此语,形容他们轻而易举地击败敌人。例如:“我等只需稍作准备,便能手到擒来。”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虽未直接使用“手到擒来”,但其中许多战役描写体现了“轻而易举取胜”的思想,与该成语精神一致。 |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应用
“手到擒来”最早出现在明清小说中,后逐渐成为日常用语。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形容:
- 做事顺利,无需费力;
- 对敌人或困难轻松应对;
- 表达自信和从容的态度。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手到病除 |
反义词 | 难以置信、千辛万苦、举步维艰 |
五、总结
“手到擒来”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智慧与力量结合的推崇。从历史典故到现代应用,它始终传递着一种从容不迫、信心十足的精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它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手到擒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