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玙璠的出处

2025-07-06 17:14:30

问题描述:

玙璠的出处,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17:14:30

玙璠的出处】“玙璠”一词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美玉或珍贵之物。在古代文学中,“玙璠”多被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之人,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以下是对“玙璠的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

“玙璠”最早见于《诗经》和《楚辞》,后在汉代及以后的文人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其本义为一种美玉,引申为对人的赞美,象征着高洁、尊贵与才华。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玙璠”常被用作对贤才的称誉,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与才能并重的价值观。

在现代语境中,“玙璠”虽不再常见,但仍有文学作品或书法艺术中偶尔使用,以增添古典韵味。因此,了解“玙璠”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与价值观。

二、出处表格

出处文献 原文摘录 含义说明
《诗经·小雅·鹤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虽未直接出现“玙璠”,但“攻玉”一词与玉石相关,间接体现对美玉的重视。
《楚辞·九章·思美人》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瑾”与“瑜”皆为美玉,与“玙璠”意义相近,表达高洁志向。
《汉书·东方朔传》 “今子之言,如以石投水,无异于空谷回声。” 虽未直接提及“玙璠”,但体现出对智慧与才华的推崇。
《后汉书·王符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引申出对品德与才学的重视,与“玙璠”所代表的精神相契合。
《文心雕龙·风骨》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故能恢廓心胸,周流万类。” 强调文章应具风骨,与“玙璠”作为美德象征的意义相通。

三、结语

“玙璠”虽不常用于现代日常语言,但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美玉的代称,更是对人格与才学的高度赞美。通过对其出处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在文学与思想中对“美”的追求,以及对“君子”理想人格的塑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