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出自贾岛的哪首诗】“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创作轶事,常用来形容对文章、诗词等字句反复斟酌、仔细推敲的过程。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精神象征。
一、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风清峭奇崛,注重炼字炼句。关于“推敲”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才子传》和《鉴戒录》,讲述了他在构思诗句时,因“僧敲月下门”一句而反复推敲“推”与“敲”两字的用法,最终在韩愈的建议下选择“敲”字,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贾岛所作的诗中,最常被提及与“推敲”相关的,是《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全诗如下: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其中“僧敲月下门”一句,正是“推敲”典故的出处。尽管原诗并未明确提到“推敲”二字,但这一故事却让“推敲”成为后人对诗歌创作态度的代名词。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来源 | 贾岛与韩愈关于“推敲”字句的讨论 |
| 出处诗名 | 《题李凝幽居》 |
| 原诗句 | “僧敲月下门” |
| 推敲内容 | “推”与“敲”两字的选择 |
| 故事背景 | 贾岛在构思诗句时反复斟酌字句 |
| 文学意义 | 形容对作品字句的精细打磨 |
| 作者 | 贾岛(唐代) |
| 诗风特点 | 清峭奇崛,注重炼字炼句 |
通过这段历史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贾岛的“推敲”精神,不仅是对语言的精雕细琢,更是一种对文学创作的敬畏之心。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