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东北是指哪里】“外东北”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通常指的是中国东北地区在近代历史上被沙俄和苏联逐步侵占的领土。这些地区原本属于中国,但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期间,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逐渐脱离了中国的管辖,成为苏联或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外东北”这一说法多用于历史研究和民间讨论中,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一、外东北的定义与范围
“外东北”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而是指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在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因列强侵略而失去的部分领土。这些地区主要包括:
-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区域
- 外兴安岭以南的部分地区
- 库页岛(萨哈林岛)
- 阿尔巴津(今俄罗斯阿尔巴金斯克)
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后来被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侵占。
二、外东北的历史背景
1. 《瑷珲条约》(1858年)
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该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
2. 《北京条约》(1860年)
割让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库页岛南部。
3.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
割让西北部部分领土,虽不属于“外东北”,但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4. 日俄战争后(1905年)
日本取得南满铁路及辽东半岛部分地区,间接影响了东北局势。
5. 二战后(1945年)
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获得对东北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形成现在的边界。
三、外东北的主要地区一览表
| 地区名称 | 原属国家 | 现属国家 | 面积(平方公里) | 历史归属时间 |
| 黑龙江以北地区 | 中国 | 俄罗斯 | 约60万 | 1858年《瑷珲条约》 |
| 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 中国 | 俄罗斯 | 约40万 | 1860年《北京条约》 |
| 库页岛(萨哈林) | 中国 | 俄罗斯 | 约7.6万 | 1860年《北京条约》 |
| 阿尔巴津 | 中国 | 俄罗斯 | 约1.2万 | 17世纪后期 |
| 外兴安岭以南 | 中国 | 俄罗斯 | 约3.5万 | 1858年《瑷珲条约》 |
四、总结
“外东北”是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被沙俄和苏联侵占的一部分领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原本属于中国,但由于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终被纳入俄罗斯版图。尽管“外东北”不是一个官方称谓,但在历史研究和民间讨论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一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东北地区的地理变迁与民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