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什么时候独立出去的】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中国的管辖之下。然而,在20世纪初,由于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变化,外蒙古地区一度脱离中国,最终在1945年通过公投实现了“独立”。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也对中国的历史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历史背景
外蒙古位于中国北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朝时期,外蒙古被纳入中国版图,成为清朝的藩属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王公趁机宣布“独立”,但并未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此后,随着苏联的介入,外蒙古逐渐走向“自治”甚至“独立”。
二、关键时间节点
以下是外蒙古“独立”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点:
| 时间 | 事件 |
| 1911年 | 外蒙古王公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但未获中国政府承认。 |
| 1919年 | 北洋政府派兵进入外蒙古,废除其“独立”,恢复中央政府管辖。 |
| 1921年 | 苏联支持下的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开始实质控制外蒙古。 |
| 1945年 | 在苏联的推动下,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宣布“独立”。 |
| 1946年 | 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但保留了对“外蒙古”的主权主张。 |
| 1949年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正式承认其独立地位。 |
三、总结
外蒙古的“独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尽管外蒙古在1945年通过公投形式实现了“独立”,但这一过程缺乏充分的合法性与广泛的国际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于现实政治考虑,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但始终强调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外蒙古什么时候独立出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945年,外蒙古通过公投宣布“独立”,并在1946年获得国际承认。然而,这一“独立”并不符合中国法律和历史事实,至今仍存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