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炭生灵出处于哪里】“涂炭生灵”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战争或灾难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涂炭生灵”的出处
“涂炭生灵”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如下:
>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曰:‘吾以君之故,涂炭生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晋文公梦见与楚成王搏斗,楚成王说:“我因为你的缘故,使百姓遭受了涂炭之苦。”这里的“涂炭”原意是泥泞和炭火,比喻极端的痛苦;“生灵”则指百姓、人民。
后世在使用中,“涂炭生灵”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战乱、灾害等导致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状态。
二、成语含义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涂炭 | 原指泥浆和炭灰,引申为极度的痛苦、灾难 |
| 生灵 | 指百姓、民众,也可泛指生命 |
| 涂炭生灵 | 形容因战乱、天灾等原因,使百姓陷入极度的苦难之中 |
三、成语用法及示例
1.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历史、文学、政论等正式场合中使用。
2. 示例:
- 这场战争使得无数百姓涂炭生灵,国家元气大伤。
- 历史上许多王朝更替都伴随着涂炭生灵的惨剧。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涂炭生灵”的关系 |
| 生灵涂炭 | 与“涂炭生灵”意思相近,但语序不同 | 完全同义,常互换使用 |
| 灾难深重 | 表达灾难程度高 | 是“涂炭生灵”的概括性表达 |
| 流离失所 | 描述百姓无家可归 | 是“涂炭生灵”的具体表现之一 |
五、总结
“涂炭生灵”出自《左传》,原意是形容因战争或灾难而使百姓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该成语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情境。通过对其出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成语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涂炭生灵 |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 含义 | 形容百姓因战乱或灾难而受尽苦难 |
| 用法 | 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历史、文学、政论等 |
| 相关成语 | 生灵涂炭、灾难深重、流离失所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涂炭生灵”的来源与含义,也对其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