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用唇焦口燥造句子

2025-11-01 14:37:33

问题描述:

用唇焦口燥造句子,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1 14:37:33

用唇焦口燥造句子】“唇焦口燥”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说话太多、声音嘶哑,或因急切、焦虑而口干舌燥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反复劝说或长时间讲话后的情景。下面将从含义、使用场景和例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含义总结

“唇焦口燥”原意是嘴唇干裂、口腔干燥,后来引申为因过度说话、情绪紧张或长时间劝说而导致的口干舌燥、声音沙哑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人因情绪波动或语言表达过多而产生的身体反应。

二、使用场景

1. 劝说他人时:如在劝说别人做决定时,可能因反复解释而感到口干。

2. 情绪激动时:如在争吵或激动的场合中,说话过多导致嗓子不适。

3. 演讲或辩论时:长时间发言后,容易出现唇焦口燥的情况。

4. 紧急情况下的呼喊:如在灾难现场大声呼救,也可能导致此状态。

三、例句展示

例句 使用情境
他为了说服老板加薪,连续说了两个小时,结果唇焦口燥,嗓子都哑了。 劝说他人时
在火灾现场,消防员一遍遍呼喊疏散,嗓音早已唇焦口燥。 紧急情况下的呼喊
她在会议上反复强调观点,讲到后面已经唇焦口燥,只能靠喝水缓解。 演讲或辩论时
因为太着急,他在电话里一直重复同一个问题,最后连自己都感觉唇焦口燥。 情绪激动时

四、总结

“唇焦口燥”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也常常映射出人的心理状态。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因过度言语而影响自身健康。同时,这一成语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情绪与行为。

项目 内容
成语 唇焦口燥
含义 因说话多、情绪激动或长时间讲话导致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使用场景 劝说、情绪激动、演讲、紧急呼喊等
例句 多个生活化例句展示其用法
用途 描述情绪状态、表达身体反应、增强语言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唇焦口燥”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与生理状态的结合体。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