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之力而敝之翻译】一、
“因人之力而敝之”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典型的文言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损害了他。”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翻译为“借助他人之力,却背叛或损害对方”。
这句话常用于描述一种不讲诚信、忘恩负义的行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道德责任。在历史语境中,它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外交策略。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因人之力而敝之”的翻译及解释的整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 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 |
| 现代汉语翻译 | 借助他人之力,却背叛或损害对方 |
| 字面解释 | “因”:依靠;“人之力”:他人的力量;“敝”:损害、抛弃;“之”:代词,指代“人之力” |
| 情感色彩 | 贬义,批评不守信用、忘恩负义的行为 |
| 历史背景 | 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派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烛之武指出秦、晋联合对郑国不利,最终说服秦穆公撤军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批评那些依赖他人帮助后又背信弃义的人 |
| 同义表达 | 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三、补充说明: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一种道德警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的表现。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商业合作,都应秉持“知恩图报”的原则,避免因一时利益而破坏信任关系。
此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要明辨是非,保持清醒的判断力,避免被表面利益所迷惑。
四、结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反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利用他人,更在于如何对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尊重他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长久的信任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