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是什么意思】“视而不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虽然眼睛看到了,但就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或故意忽略。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明明知道事情的存在,却选择不去理会的人。
一、
“视而不见”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原意是说心不在焉,即使看到也像没看到一样。后来引申为对某种现象或问题故意忽视、不加理会的态度。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人对某些事实或问题的漠视,带有贬义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对一些明显的问题、错误或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缺乏责任感和判断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视而不见 |
拼音 | shì ér bù jiàn |
出处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释义 | 看到了却装作没看见,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或故意忽略。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对问题或事实的无视态度,也可自嘲。 |
近义词 | 置若罔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反义词 | 瞻前顾后、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
例句 | 他明明看到地上有垃圾,却视而不见,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自我反省、描述社会现象等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视而不见”适用于表达对某些现象的不满或批评,但要注意语气,避免过于尖锐。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如社会问题、家庭矛盾、工作态度等,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总之,“视而不见”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一种对现实态度的反映。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