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般若波罗蜜多”是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常出现在《心经》等经典之中。它不仅是一个术语,更代表了一种修行的智慧和境界。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佛教的核心思想。
一、
“般若波罗蜜多”由两个梵文词组成:“般若”(Prajñā)和“波罗蜜多”(Pāramitā)。其中,“般若”意为“智慧”,但这种智慧并非一般的聪明才智,而是指超越世俗认知、洞察事物本质的深层智慧;“波罗蜜多”意为“到彼岸”,即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
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可以理解为“以智慧渡过生死轮回,抵达解脱之境”。它是大乘佛教中“六度”之一,强调通过智慧修行,达到究竟的觉悟。
在《心经》中,“般若波罗蜜多”被反复提及,象征着成佛之路的核心力量。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含义 | 来源 | 作用 |
般若 | 智慧,超越世俗的认知 | 梵语“Prajñā” | 洞察事物本质,破除无明 |
波罗蜜多 | 到彼岸,圆满之意 | 梵语“Pāramitā” | 表示修行的终极目标与成就 |
般若波罗蜜多 | 以智慧渡越生死,达到觉悟 | 佛教经典如《心经》 | 大乘佛教核心修行法门之一 |
六度之一 | 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中的第六度 | 《大智度论》等 | 强调智慧在修行中的决定性作用 |
心经核心 | 《心经》多次提到“般若波罗蜜多”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体现佛教对智慧的高度重视 |
三、结语
“般若波罗蜜多”不仅是佛教教义中的关键词,更是修行者追求觉悟的重要途径。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通过修习般若智慧,人们可以超越执著,走向内心的清净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