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柱信原文及译文】“抱柱信”出自《庄子·盗跖》,是古代寓言故事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典故,讲述了一个人因坚守承诺而失去生命的悲壮故事。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人对诚信的执着与忠诚,但也警示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变通。
一、原文内容
《庄子·盗跖》中记载:
>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段话的意思是:尾生和一位女子约定在桥下相见,女子没有来,洪水来了,他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而死。
二、译文解释
原文: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译文:
尾生和一位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有来,洪水来了,他仍然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死去。
三、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庄子·盗跖》 |
主角 | 尾生 |
故事背景 | 约定在桥下相见 |
情节发展 | 女子未到,洪水来临,尾生不离 |
结局 | 抱柱而死 |
寓意 | 对承诺的坚守,也体现固执与盲目 |
启示 | 诚信可贵,但需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应对 |
四、延伸思考
“抱柱信”虽然体现了古人对信义的高度重视,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行为也可能被视为缺乏变通。诚信固然重要,但若一味坚持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追求诚信的同时,也应学会权衡利弊,做到“守信而不失智”。
五、结语
“抱柱信”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诚信的推崇,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坚持与变通的思考。在今天,我们更应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信”,既不失本心,也不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