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麻木不仁是什么意思】“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和反应,尤其是在面对痛苦、伤害或道德问题时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现象或某种制度的僵化与无动于衷。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麻木不仁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含义 | 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或反应能力;也指身体失去知觉 |
出处 | 出自《庄子·德充符》:“其心之不仁,其形之不仁。”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或社会现象,带有贬义色彩 |
二、词语解析
1. “麻木”:原意是失去感觉,引申为对事物没有反应或不敏感。
2. “不仁”:出自儒家思想中的“仁”,即对他人的关爱与同情。因此,“不仁”表示缺乏仁爱之心。
结合起来,“麻木不仁”既可指生理上的无知觉,也可指心理上的冷漠与无情。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冷漠 | 他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真是麻木不仁。 |
描述社会现象 | 这种麻木不仁的社会风气让人感到失望。 |
身体状况 | 因为长期受凉,他的手已经麻木不仁了。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冷漠无情、无动于衷、心如铁石 |
反义词 | 热情洋溢、感同身受、富有同情心 |
五、总结
“麻木不仁”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表达对他人痛苦或社会问题的冷漠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它既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于批评社会现象。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保持应有的敏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