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原文翻译】《张中丞传后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散文,旨在为张巡、许远等忠烈之士辩白,反驳当时对他们的不实之词。文章语言庄重,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
本文是韩愈在阅读了李翰所撰的《张巡传》之后,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评论的“后叙”。韩愈通过叙述张巡、许远等人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誓死抗敌的事迹,赞扬他们忠贞不屈的精神,并驳斥了当时对他们的污蔑与误解。
文章结构清晰,先叙述张巡、许远的事迹,再引出对李翰《张巡传》的质疑,最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张巡、许远的忠诚与英勇,强调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不应被后人误解。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元和七年四月十三日,愈与吴郡张籍游于汴州。” | 元和七年四月十三日,我与吴郡的张籍在汴州游玩。 |
“观其风规,可以知其为人矣。” | 观看他的风度与气节,就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了。 |
“予悲夫古之贤者,而有志未就,遂为世所弃。” | 我悲哀古代的贤人,他们有志向却未能实现,最终被世人抛弃。 |
“然则今之所谓贤者,岂非虚名哉?” | 那么现在所谓的贤人,难道不是虚名吗? |
“巡、远之守城也,以百人拒数万之众。” | 张巡、许远守城时,以百人抵抗数万敌军。 |
“其所为忠义,足以动天地,泣鬼神。” | 他们的忠诚与正义,足以感动天地,使鬼神落泪。 |
“然世之议者,或谓巡、远之死,乃自取之。” | 但世上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张巡、许远的死是自取灭亡。 |
“吾尝见其衣食不给,而志不少衰。” | 我曾看到他们生活困苦,但志向丝毫没有减退。 |
“虽处绝境,犹能以义自持。” | 即使处于绝境,仍能以道义自持。 |
“此岂非忠臣烈士之所为乎?” | 这难道不是忠臣烈士应有的作为吗? |
三、结语
《张中丞传后叙》不仅是一篇历史人物的赞颂之作,更是一篇弘扬忠义精神、批判世俗偏见的文学佳作。韩愈通过此文表达了对张巡、许远等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的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研究唐代历史与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如需进一步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