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执仗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明火执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公开、毫无顾忌地做某事,尤其是在涉及违法或不正当行为时。它在《汉语大词典》中有着明确的解释和出处。下面将从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明火执仗 |
拼音 | míng huǒ zhí zhàng |
出处 | 《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 |
含义 | 原指点着火把、拿着武器,比喻公开、大胆地做坏事或强横地行事。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行为霸道、无畏或公然违法。 |
近义词 | 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为非作歹 |
反义词 | 谨小慎微、光明正大、循规蹈矩 |
二、详细解释
“明火执仗”字面意思是“点燃火把,手持武器”,原意是古代夜间行军或抢劫时常用的方式,表示行动公开、毫不掩饰。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做事大胆、无所顾忌,甚至带有违法乱纪的意味。
在《汉语大词典》中,“明火执仗”被归入“成语”类,解释为“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该词多用于批评某些人行为不当,尤其在社会新闻或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1. 社会新闻:
“该团伙明火执仗地在街头抢劫,警方已介入调查。”
2. 文学作品:
“他明火执仗地挑战权威,引起一片哗然。”
3. 日常口语:
“你这样明火执仗地撒谎,不怕被人揭穿吗?”
四、注意事项
- “明火执仗”是一个贬义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 该词常与“明目张胆”连用,强调行为的公开性和恶意。
-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此词。
五、总结
“明火执仗”出自古代文学,现多用于现代汉语中,形容人行为大胆、公开违法。其在《汉语大词典》中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用法,属于常见的贬义成语。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在实际语言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