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是什么意思】“半夜三更”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来形容深夜时分。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了解“半夜三更”的含义及其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表达。
一、
“半夜三更”原意是指深夜的第三个更次,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在中国古代,夜晚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因此“三更”指的是夜深人静之时。如今,“半夜三更”多用于形容深夜,也可引申为“突然发生的事情”,常带有出其不意或令人惊讶的意味。
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时间描述,也可以作为比喻使用。例如:“他半夜三更突然打电话来,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半夜三更 |
英文翻译 | midnight or the third watch of the night |
含义 | 指深夜,尤其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也可引申为突然发生的事 |
出处 | 古代夜间计时制度(五更) |
用法 | 作状语或定语,表示时间或状态 |
例子 | 他半夜三更还在加班,真是辛苦。/ 她半夜三更接到电话,吓了一跳。 |
常见搭配 | 半夜三更起来、半夜三更发生、半夜三更有人敲门等 |
文化背景 | 反映中国古代的夜间作息制度,与民间习俗有关 |
三、小结
“半夜三更”不仅是时间上的描述,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划分方式。在现代,它更多地被用作一种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能让表达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