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犯而不校是什么意思】“犯而不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后世引申为“犯而不校”,意思是别人冒犯自己,却不计较、不报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胸怀宽广、宽容大度,具有极高的修养和气量。
一、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犯而不校 |
拼音 | fàn ér bù jiào |
出处 | 《论语·泰伯》:“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含义 | 别人冒犯自己,却不计较、不报复。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宽容大度。 |
近义词 | 宽宏大量、忍辱负重、以德报怨 |
反义词 | 计较得失、睚眦必报、恩将仇报 |
二、成语用法举例
1. 他为人宽厚,即使被同事误解也从不计较,真是犯而不校的典范。
2. 古人讲究“犯而不校”,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犯而不校”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仁爱”与“中庸”思想。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冲突时,选择宽容而非对抗,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
四、总结
“犯而不校”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倡导的是一种豁达、包容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犯而不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在于反击,而是在于理解与宽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