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歧山是什么意思】“凤鸣歧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成语,常用来象征祥瑞、盛世或贤才的出现。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一、
“凤鸣歧山”最早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世引申为凤凰在岐山(今陕西岐山)鸣叫,象征着圣人出世、国运昌隆。此典故常用于形容有德之士的崛起或国家的兴盛时期。
历史上,“凤鸣歧山”与周朝的兴起密切相关。据传,周文王在岐山一带建都,当时有凤凰飞来,被视为吉祥之兆,预示周朝将取代商朝,开创盛世。因此,“凤鸣歧山”也常被用来比喻贤能之人或盛世的到来。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大雅·卷阿》 |
字面意思 | 凤凰在岐山鸣叫 |
引申含义 | 贤才出世、国运昌隆、盛世到来 |
历史背景 | 周朝兴起时的祥瑞象征,与周文王相关 |
文化意义 | 祥瑞、吉祥、盛世、德政的象征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赞美人才辈出或国家繁荣 |
常见搭配 | “凤鸣岐山,天下归心”、“凤鸣岐山,盛世再现” |
三、结语
“凤鸣歧山”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意象,更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社会和贤才的向往与赞美。它承载了古人对和平、繁荣和道德的追求,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