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出处于哪里】一、
“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东西,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分主次、轻重倒置的行为。
该成语最早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为:“以末为本,以虚为实。”后来在《汉书·东方朔传》中也有类似表达:“弃本逐末,贤者所非。”这些典籍中的内容逐渐演化成我们现在常用的“舍本逐末”。
在现代语境中,“舍本逐末”常用于教育、管理、生活等多个领域,提醒人们要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要被表象迷惑。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舍本逐末 |
含义 | 放弃根本的、主要的东西,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 |
出处 | 《吕氏春秋·慎大览》、《汉书·东方朔传》 |
原文出处 | 《吕氏春秋·慎大览》:“以末为本,以虚为实。” 《汉书·东方朔传》:“弃本逐末,贤者所非。” |
现代用法 | 用于批评做事不抓重点、轻重倒置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教育、管理、生活、工作等多领域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舍近求远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纲举目张、循序渐进 |
三、结语
“舍本逐末”不仅是古代先贤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也是今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当时刻警惕的一种行为倾向。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注重把握核心与本质,避免因小失大,真正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