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波助澜的意思】“推波助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某种事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使其更加激烈或严重。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错误行为或不良现象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人。
一、
“推波助澜”字面意思是“推动波浪,助长浪潮”,比喻在已有的事态基础上,再加以推动,使事态更加激化或扩大。它多用于形容某些人或行为对负面事件起到了推动力量,比如在冲突、谣言传播、不良风气等情况下,有人通过言论或行动让情况变得更糟。
该成语强调的是“助推”的作用,而非“发起”或“主导”。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推波助澜 |
| 拼音 | tuī bō zhù lán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推波助澜,非一日之功。” |
| 字面意思 | 推动波浪,助长浪潮 |
| 含义 | 在已有事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使其更激烈或严重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某人或某行为加剧了不良现象 |
| 近义词 | 火上浇油、推涛作浪、助纣为虐 |
| 反义词 | 阻止、遏制、劝阻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在冲突、谣言、不良风气中起推动力量的行为 |
| 示例 | 他在会议上煽风点火,真是推波助澜。 |
三、注意事项
1. 语义明确:该成语多用于负面语境,使用时需注意场合。
2. 避免滥用:不要将“推波助澜”用于中性或正面的语境中。
3. 理解本义:了解成语的出处和原意有助于准确使用。
总之,“推波助澜”是一个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成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误解或表达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