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号对照表】万历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1573年至1620年,共计48年。万历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均有较大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社会矛盾的积累。为了便于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纪年方式,以下为“万历年号对照表”,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万历年号简介
万历年间共经历了48个年份,每个年份对应一个干支纪年,并与农历、公历有相对应的关系。由于历史资料有限,部分年份的具体日期可能存在出入,但整体上仍可作为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如古籍研究、历史考证或考古发现等,掌握准确的年号对照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
二、万历年号对照表(1573—1620)
| 公元年份 | 农历年份 | 干支纪年 | 年号 |
| 1573 | 丁巳 | 万历元年 | 万历 |
| 1574 | 戊午 | 万历二年 | 万历 |
| 1575 | 己未 | 万历三年 | 万历 |
| 1576 | 庚申 | 万历四年 | 万历 |
| 1577 | 辛酉 | 万历五年 | 万历 |
| 1578 | 壬戌 | 万历六年 | 万历 |
| 1579 | 癸亥 | 万历七年 | 万历 |
| 1580 | 甲子 | 万历八年 | 万历 |
| 1581 | 乙丑 | 万历九年 | 万历 |
| 1582 | 丙寅 | 万历十年 | 万历 |
| 1583 | 丁卯 | 万历十一 | 万历 |
| 1584 | 戊辰 | 万历十二 | 万历 |
| 1585 | 己巳 | 万历十三 | 万历 |
| 1586 | 庚午 | 万历十四 | 万历 |
| 1587 | 辛未 | 万历十五 | 万历 |
| 1588 | 壬申 | 万历十六 | 万历 |
| 1589 | 癸酉 | 万历十七 | 万历 |
| 1590 | 甲戌 | 万历十八 | 万历 |
| 1591 | 乙亥 | 万历十九 | 万历 |
| 1592 | 丙子 | 万历二十 | 万历 |
| 1593 | 丁丑 | 万历二十一 | 万历 |
| 1594 | 戊寅 | 万历二十二 | 万历 |
| 1595 | 己卯 | 万历二十三 | 万历 |
| 1596 | 庚辰 | 万历二十四 | 万历 |
| 1597 | 辛巳 | 万历二十五 | 万历 |
| 1598 | 壬午 | 万历二十六 | 万历 |
| 1599 | 癸未 | 万历二十七 | 万历 |
| 1600 | 甲申 | 万历二十八 | 万历 |
| 1601 | 乙酉 | 万历二十九 | 万历 |
| 1602 | 丙戌 | 万历三十年 | 万历 |
| 1603 | 丁亥 | 万历三十一年 | 万历 |
| 1604 | 戊子 | 万历三十二 | 万历 |
| 1605 | 己丑 | 万历三十三 | 万历 |
| 1606 | 庚寅 | 万历三十四 | 万历 |
| 1607 | 辛卯 | 万历三十五 | 万历 |
| 1608 | 壬辰 | 万历三十六 | 万历 |
| 1609 | 癸巳 | 万历三十七 | 万历 |
| 1610 | 甲午 | 万历三十八 | 万历 |
| 1611 | 乙未 | 万历三十九 | 万历 |
| 1612 | 丙申 | 万历四十年 | 万历 |
| 1613 | 丁酉 | 万历四十一年 | 万历 |
| 1614 | 戊戌 | 万历四十二 | 万历 |
| 1615 | 己亥 | 万历四十三 | 万历 |
| 1616 | 庚子 | 万历四十四 | 万历 |
| 1617 | 辛丑 | 万历四十五 | 万历 |
| 1618 | 壬寅 | 万历四十六 | 万历 |
| 1619 | 癸卯 | 万历四十七 | 万历 |
| 1620 | 甲辰 | 万历四十八 | 万历 |
三、说明
1. 本表基于传统农历与干支纪年系统整理,适用于古代文献研究及历史分析。
2. 由于古代历法与现代公历存在差异,部分年份的具体月份可能略有出入。
3. 万历年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如“万历三大征”(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宁夏之役)等重大事件均发生在此期间。
通过此对照表,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万历年间的纪年方式,为历史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