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豕长蛇是指什么动物】“封豕长蛇”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危害极大的恶人或势力。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于是乎有‘封豕长蛇’之语。”后世多用此成语比喻像大猪和大蛇一样的恶人,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封豕长蛇 |
拼音 |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释义 | 比喻危害极大的恶人或势力,如大猪和大蛇般凶残、狡猾、有害。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对社会、国家或人民造成极大伤害的人或组织。 |
近义词 | 恶贯满盈、豺狼当道、祸国殃民 |
反义词 | 忠良贤德、仁义之士、安邦定国 |
二、历史背景与引申意义
在古代,“封豕”指的是大野猪,“长蛇”则是指体型较大的蛇类。这两种动物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力,在自然环境中常常被视为危险的象征。因此,“封豕长蛇”被用来比喻那些心狠手辣、危害百姓的坏人,尤其指那些掌握权力却滥用职权、祸害国家的人。
在现代语境中,“封豕长蛇”虽然不再直接用于描述动物,但其象征意义依然存在,常用于文学、政治评论或历史分析中,强调对不良势力的批判与警惕。
三、总结
“封豕长蛇”并非指具体的动物,而是通过“大猪”和“大蛇”这两个形象来比喻危害极大的恶人。它承载了古代人们对邪恶势力的警惕与批判,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识别并防范那些隐藏在社会中的“毒蛇猛兽”。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比喻危害极大的恶人或势力 |
原意 | 大猪和大蛇,象征凶残、破坏力强 |
现代使用 | 多用于贬义,形容对社会有害的人或组织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邪恶势力的警示与批判 |
通过了解“封豕长蛇”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敏锐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毒蛇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