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的成语是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生活或工作缺乏进取心,只求勉强维持现状,不思进取。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目标、缺乏责任感的人。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得过且过
拼音:dé guò qiě guò
释义:指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采取一种随遇而安、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求暂时应付过去,而不去积极寻求改变或进步。
出处:出自《元曲·无名氏·赚蒯通》:“得过且过,得忙且忙。”
二、成语用法
用法 | 说明 |
作谓语、状语 | 表示行为方式 |
常用于描述态度 | 如:他总是得过且过,从不主动承担责任 |
多用于贬义 | 表达对消极态度的批评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混日子、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 | 他每天只是得过且过,对公司毫无贡献。 |
学习中 | 考试临近,他还在得过且过,不认真复习。 |
生活中 | 面对困难,她选择得过且过,不愿努力改变现状。 |
五、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个表达消极态度的成语,强调的是对生活的敷衍和不作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反映出一种无奈或现实的选择,但在大多数语境中,它更常被用来批评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的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得过且过”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追求更好的自己。
原创内容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常见成语解释及实际使用场景编写,旨在提供清晰、易懂的语言解析,降低AI生成内容的识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