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绝意思】“深恶痛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厌恶和憎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书面语中更为常见。理解其准确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情感。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深恶痛绝
拼音:shēn wù tòng jué
释义: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憎恨、厌恶,甚至到了极点。
感情色彩:贬义词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怒发冲冠
反义词:爱不释手、情有独钟、喜出望外
二、成语来源
“深恶痛绝”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下》:“人之恶闻其过者,虽欲求忠臣,不可得也;人之恶闻其过者,虽欲求忠臣,不可得也。”后来在《史记·项羽本纪》等典籍中也有类似表达,但现代常用的“深恶痛绝”则更多是后世沿用并固定下来的用法。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描述对某种行为的强烈反感 | 他对这种欺诈行为深恶痛绝。 |
表达对不良现象的愤怒 | 她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
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作者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态度显得深恶痛绝。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错误用法 | 正确用法 | 说明 |
他对他自己的错误深恶痛绝。 | 他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深恶痛绝。 | “深恶痛绝”一般用于对外部事物或他人行为的厌恶,不宜用于自身。 |
这个电影让人深恶痛绝。 | 这个电影让人感到非常不满。 | “深恶痛绝”多用于情绪强烈的情况,不适合形容一般的不喜欢。 |
五、总结
“深恶痛绝”是一个表达强烈厌恶情绪的成语,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避免误用。通过了解它的出处、用法和常见误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正确使用方式。
成语 | 深恶痛绝 |
含义 | 对某人或某事极度厌恶 |
情感色彩 | 贬义 |
常见用法 | 描述强烈反感、愤怒 |
易错点 | 不宜用于自身、不适合轻微情绪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语言表达技巧,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