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到底啥意思】“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作品、言论等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对它的具体含义和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从字面意思、历史来源、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面意思解析
- 脍:指细切的肉,古代的一种美食。
- 炙:烤肉,也是美味的食物。
- 人口:指人嘴里,即人们食用的地方。
合起来,“脍炙人口”原意是说美味的食物让人吃了还想吃,后来引申为好文章、好作品广受人们喜爱,传颂不衰。
二、历史来源
“脍炙人口”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重寄元礼》诗:
> “远近皆知韩退之,文名久已动京师。
> 脍炙人口君莫笑,曾读君诗得此辞。”
这里的“脍炙人口”指的是韩愈的文章被人广泛传诵,成为经典。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作品或言论广受赞誉、流传广泛的意思。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脍炙人口”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使用场景 | 示例 |
形容文学作品 |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堪称脍炙人口之作。 |
描述经典歌曲 | 这首老歌旋律动人,至今仍脍炙人口。 |
指代流行话题 |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热点。 |
四、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脍炙人口”是贬义词 | 实际上是褒义词,表示受欢迎、被广泛传颂。 |
把“脍炙人口”与“耳熟能详”混为一谈 | 两者虽都表示熟悉,但“脍炙人口”更强调内容质量高、广为流传。 |
五、总结
“脍炙人口”原本是形容美味食物令人回味无穷,后引申为形容作品或言论受到大众欢迎、广泛传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文化传承的力量。在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准确把握其褒义色彩。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脍炙人口 |
原意 | 美味的食物让人吃了还想吃 |
引申义 | 形容作品、言论广受欢迎、流传广泛 |
出处 | 唐·张籍《重寄元礼》 |
现代用法 | 文学、音乐、话题等广为流传 |
常见误用 | 误认为贬义词;与“耳熟能详”混淆 |
正确用法 | 多用于褒义语境,强调质量与影响力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脍炙人口”不仅是语言上的艺术表达,更是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了解其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