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及赏析】《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古代中秋题材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庭前昨夜梧桐雨,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庭前昨夜梧桐雨”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北斗阑干南斗斜”则描绘了夜空的星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写出了人们在中秋之夜共同仰望明月的情景,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引发读者共鸣。
三、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十五夜望月 |
作者 | 王建(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中秋之夜,借月抒怀,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原文 | 庭前昨夜梧桐雨,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赏析要点 | 1. 意境优美,画面感强 2. 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3. 结尾含蓄,余韵悠长 |
主题思想 | 表达中秋之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传统节日的情感内涵 |
艺术特色 | 1. 借景抒情 2. 对仗工整 3. 用典自然,富有哲理 |
四、结语
《十五夜望月》虽篇幅短小,却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作,更是一首寄托思乡情怀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