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庙堂是什么意思】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居高位(如朝廷中的官职)时,应当忧虑百姓的生活与疾苦;而当身处偏远之地(如江湖之间),则应为君主担忧。这体现了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
其中,“庙堂”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在古代,“庙堂”指的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和朝廷议事的场所,后来引申为朝廷、国家政权的象征。因此,“庙堂之高”即指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官员。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庙堂”的含义,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句子原文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庙堂”字面意思 | 宗庙和朝廷议事的地方 |
“庙堂”引申意义 | 朝廷、国家政权、高位官职 |
“居庙堂之高” | 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人 |
“则忧其民” | 应当为百姓的生计和福祉担忧 |
整句含义 | 在高位时要关心百姓,在偏远时要忠于君主 |
文化内涵 | 体现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
三、结语
“庙堂”不仅是古代建筑的名称,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理解“庙堂”的含义,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古人对国家、百姓的关怀与担当。这种精神至今仍对现代社会治理和公共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