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克有终的出处】“鲜克有终”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做得很好,但最终却未能坚持到底。它强调了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一、
“鲜克有终”最早见于《诗经·大雅·荡》,原文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凡事都有个开头,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这句话表达了对人做事缺乏恒心、难以善始善终的批评。
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文献中,“鲜克有终”被广泛引用,用以劝诫人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慎终如始”,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开始,更在于能否坚持到底。
二、出处与释义对照表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释义 | 后世应用 |
鲜克有终 | 《诗经·大雅·荡》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大多数事情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结束。 | 常用于劝诫人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
释义 | —— | —— | 强调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虎头蛇尾。 | 在古代文学、史书及现代文章中常被引用。 |
用法 | —— | —— | 表达对人或事缺乏坚持的批评。 | 如《论语》《资治通鉴》等经典中均有类似表达。 |
三、延伸理解
“鲜克有终”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提醒,也适用于国家治理、社会风气等方面。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落,往往是因为统治者不能始终如一地施行仁政,导致民怨沸腾、国运衰微。
在现代社会中,“鲜克有终”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生目标,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四、结语
“鲜克有终”虽出自古老典籍,但其道理至今仍值得深思。它提醒我们:成功不在于起点有多高,而在于是否能坚持到底。愿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始有终”,不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