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拿来主义是什么】《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属于必修一的内容。这篇文章以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不加选择地接受西方事物的错误倾向,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主张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一、文章背景
《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一些人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认为“洋货”就是先进,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鲁迅对此现象深感忧虑,因此写下此文,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强调要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二、核心思想
“拿来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全盘西化”,也不是“闭关自守”,而是指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有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鲁迅用“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指出我们应当像“孱头”那样不敢拿,像“昏蛋”那样全盘否定,或像“废物”那样盲目崇拜,而应像“主人”一样,有选择地“运用”、“存放”和“毁灭”。
三、主要
内容要点 | 具体内容 |
文章出处 | 鲁迅《拿来主义》 |
写作时间 | 1934年 |
背景原因 | 批判盲目崇洋媚外的风气 |
核心观点 | “拿来主义”: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 |
比喻手法 | 用“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 |
反面例子 | “孱头”、“昏蛋”、“废物”三种错误态度 |
主张做法 | 善于挑选、合理运用、为我所用 |
四、学习意义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拿来主义》不仅是一篇语言犀利的文章,更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议论文。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不能一味模仿,也不能完全排斥,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结语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留给后人的重要思想遗产,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