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诫子书翻译及原文诫子书翻译及原文注释】一、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一篇家书,全文虽短,但语言精炼,寓意深远。文章以劝诫为主,强调修身养德、静心学习、淡泊明志的重要性,体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望与人生智慧。
本文将从原文、翻译、注释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诫子书》的内涵与价值。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君子的行为准则,是以宁静来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 “夫”为发语词,引出话题;“君子”指有德之人;“行”指行为方式。 |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 “淡泊”指不追求名利;“致远”指实现远大理想。 |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学习需要宁静的心态,才能增长才干。 | 强调学习与内心平静的关系。 |
| 是以学者不能不静也。 | 因此,求学的人不能不保持内心的宁静。 | 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条件。 |
| 静则生慧,躁则失志。 | 宁静则能生智慧,急躁则会丧失志向。 | 说明“静”的重要性。 |
| 夫志当存高远,慕贤而自励。 | 志向应当高远,仰慕贤人并自我激励。 | 强调立志与向善的重要性。 |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 教导人们从小事做起,注重道德修养。 |
|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只有具备贤德,才能使人信服。 | 强调德行胜于权术。 |
| 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天下就没有可以成功的事情。 | 点明立志的重要性。 |
三、结语
《诫子书》虽仅百余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不仅是一封父亲对儿子的教诲,更是一部关于修身、治学、立德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其原文、翻译与注释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之中,提升自我修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如需进一步探讨《诫子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可结合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