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总结】为全面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我校于2024年开展了多场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也提升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挑战的适应能力。现将本次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 项目 | 内容 |
| 培训时间 | 2024年3月—2024年12月 |
| 培训对象 | 全体教师、部分学生代表 |
| 培训形式 | 线上讲座、线下工作坊、团体辅导、案例分析 |
| 主办单位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 参与人数 | 教师:85人;学生:200人 |
二、主要工作内容
1.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 组织了6场专题讲座,涵盖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亲子沟通等内容。
-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互动式教学,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心理成长课程
- 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如“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
- 开展“心灵成长营”,通过游戏、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增强自信。
3. 心理咨询服务拓展
- 增设每周一次的个体心理咨询,累计接待学生咨询50余人次。
- 建立“心理信箱”机制,鼓励学生匿名反馈心理困扰,及时给予回应与支持。
4. 家校协同推进
- 举办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发放《家庭心理教育手册》,提升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 方面 | 成效 |
| 教师层面 | 心理健康意识显著提高,能够更主动地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
| 学生层面 | 情绪表达更加积极,面对挫折时的应对能力有所增强 |
| 家庭层面 | 家长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提升,家庭沟通更加顺畅 |
| 校园环境 | 心理健康文化逐步形成,校园氛围更加和谐 |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1. 培训覆盖面仍需扩大
尽管已有较多教师和学生参与,但仍有部分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未能参加培训,未来应优化时间安排,增加灵活学习方式。
2. 心理健康资源不足
专业心理咨询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建议引入更多外部资源,或开展志愿者心理援助计划。
3. 后续跟踪机制不完善
部分学生在培训后未持续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应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定期回访并提供持续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
本年度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2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