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整版

2025-08-03 08:38:15

问题描述: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整版,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08:38:15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整版】《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品以沉郁悲凉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情与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全诗通过“残损的手掌”这一意象,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创伤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一、

这首诗分为多个段落,每一段都围绕“手掌”展开,描绘了诗人对祖国不同地区的感受与思考。诗中既有对沦陷区的痛苦描写,也有对解放区的向往与憧憬,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诗歌结构分析(表格)

段落 内容概要 情感基调 艺术手法
第一段 描述“我用残损的手掌”触摸祖国的土地,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情感 悲凉、沉重 比喻、象征
第二段 回忆江南水乡的美景,对比现实的破败 怀念、哀伤 对比、回忆
第三段 描写北方的荒凉与战火,表现战争的残酷 痛苦、压抑 抒情、写实
第四段 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强调祖国的重生与复兴 希望、坚定 隐喻、象征
第五段 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强化主题 深沉、激昂 首尾呼应

三、思想内涵

《我用残损的手掌》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幅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精神,也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与不屈的信念。诗中的“手掌”既是身体的残缺,也是心灵的伤痛,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四、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如“残损的手掌”、“灰烬”、“泥土”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语言凝练:诗句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 情感真挚: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引发读者共鸣。

五、结语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