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名词的意思】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作用机制及合理使用等的科学,涉及许多专业术语。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以下是对部分常见药剂学名词的解释与总结。
一、药剂学常见名词解释()
1. 制剂:指根据处方要求,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形态的药品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
2. 辅料:在制剂中用于辅助主药发挥疗效或改善制剂性能的非活性成分,如填充剂、黏合剂、润滑剂等。
3. 溶出度:指药物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到溶液中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崩解度:指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崩裂成小颗粒或粉末的能力,常用于评价片剂、胶囊等的质量。
5. 稳定性: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能力,是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关键因素。
6.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被吸收的程度和速度,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参数。
7. 缓释制剂:指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使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
8. 控释制剂:指药物以恒定速率释放,使血药浓度稳定在治疗范围内,具有更精确的释放控制。
9. 混悬剂:指含有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制剂,适用于难溶性药物的给药。
10. 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的分散体系,通常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常用于外用或内服。
二、药剂学名词对照表
名词 | 含义说明 |
制剂 | 将药物与辅料按处方制成的特定形式药品,如片剂、胶囊等 |
辅料 | 非活性成分,用于改善制剂性能或帮助成型 |
溶出度 | 药物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到溶液中的速度和程度 |
崩解度 | 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崩裂成小颗粒或粉末的能力 |
稳定性 | 药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其性质不变的能力 |
生物利用度 | 药物进入体循环后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
缓释制剂 | 药物缓慢释放,延长作用时间 |
控释制剂 | 药物以恒定速率释放,维持血药浓度稳定 |
混悬剂 | 不溶性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制剂 |
乳剂 | 两种互不相溶液体形成的分散体系,常用于外用或内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药剂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不仅是理论基础,也是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参考。掌握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药物的制备原理和临床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